各班级:
为了更广泛的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轨道学院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轨道学院将举办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2013年3月
《作品申报表》提交时间:2013年1月10日前
二、参赛对象:轨道学院全体学生
三、主办单位:轨道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团、轨道学院创新小组
四、参赛作品基本原则
1、科学性。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发明创造要求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选题与结论科学意义的合理性。
2、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本次参赛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参赛者要注意在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3、合法性。参赛作品不能是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的项目,也不能是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
五、评审方式
1、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使评选结果具有公信力,作品评审委员会由我院专业老师担任。
2、评审将遵循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对参赛作品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布。
3、优秀作品将参加更高一级比赛。
六、奖励方式
轨道学院预赛奖项设置:
特等奖 1组 每组 100元 授予奖状
一等奖 2组 每组 70元 授予奖状
二等奖 3组 每组 50元 授予奖状
三等奖 6组 每组 30元 授予奖状
优秀班级 1个 80元 授予奖状 根据所在班级积极参与程度和作品质量评出优秀班级
七、参赛步骤:
1、竞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2、2013年1月10日前,各班级组织有意向参加竞赛的学生填写《项目申报书》(一式两份,具体见附件)并将《申报书》交至轨道楼201办公室。
3、学院团委、教务处、科技处根据《项目申报书》及作品的实际情况,下拨专项经费支持参赛作品的制作。
4、2013年1月中旬,学院团委、教务处、科技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选出进入复赛的作品。
5、2013年3月,举行全院终审决赛,组织优秀作品展览,确定获奖作品。
八、参赛方式
本项比赛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创新,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本校老师作为本团队的指导老师,本项比赛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与指导老师以及该团队相应的支持。有指导老师的参赛队伍必须在报名时提交指导老师的相关资料,并由指导老师在打印版的报名表中填写相应栏目。
本次预赛只提交《作品申报表》。相关资料可在gdcxxz@163.com(密码:123456asd)邮箱网盘上下载
九、“挑战杯”介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引。
参加“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轨道学院2011年首次参赛,李怀俊、蒋英礼、刘伟、孙健等几位老师各自带领着一帮学生,申报了四项“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参赛同学的辛勤努力下,我院的参赛作品取得优异的成绩,由刘伟老师与王劲松院长指导的《广州市桥梁建筑与城市景观和谐性研究》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职高专组的特等奖。李怀俊、彭育强老师指导的《现场环境监控系统》获第十一届“挑战杯”三等奖。
大学生展示自己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一个舞台,而挑战杯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而且是最重要的舞台。
挑战杯是一个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机会,意义很大。通过挑战杯,我们可以了解各行各业的动态,了解外界的发展,可以拓宽视野,更新对外界的认识。
同时,用人单位对获得此奖的同学也会更加关注。
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将对所有参赛选手给予大力支持,望同学们能够踊跃参与。
挑战,承载梦想;创业,成就未来。我们的梦想,要用激情与热血来实现;我们的未来,要用坚持与追求去铸造。
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分类:
1、甲类: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
甲Ⅰ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仅限在校本、专科学生参加,限定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甲Ⅱ.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及社会调查两项(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文学、历史、艺术等方向)。
2、乙类:学生课外创新作品大赛
乙Ⅰ.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成本较高的作品(只要求对其产品作较为详尽的分析报告,重点放在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乙Ⅱ.指投入较少,且为生活便利或生产技术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参赛作品可以是成品,半成品或作品描述分析报告文本。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